湖南西部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让您一分钟了解张家界旅游行程,美好旅程从张家界国旅开始!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张家界西部国旅官网指南
公司简介 企业资质 在线支付 手机网站 联系我们
您的旅游目的地
长沙 张家界 凤凰 韶山 衡山 岳阳 怀化
您的旅行服务
旅游攻略 交通指南 景点门票 旅游指南 美食特产 最新消息
您的旅行方式
自由行 自驾游 包团游 张家界跟团 长沙跟团游
您的旅行时间
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现在位置: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民俗风情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土家族——生产生活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 作者:张家界旅行社 | 编辑:www.cits0744.com | 访问次数:
[1]
山地生产
    一到土家山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崇山峻岭,农民从早晨上坡,到天晚了还在山上;有的地方还有一些浓密的原始森林。到处是种包谷、土豆的早地,即是在山间河谷的小平坝上,稻田也少见。一些地方至今还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务农;较偏僻山岭的农户,还在用“砍火砂”的方式耕山。“砍火砂”是过去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较原始的生产方式,也叫“畲田”、“刀耕火种”或“火耕水耨”。在1949年以前,土家地区“砍火砂”较普遍。
    鄂西于1985年还有7万亩坡地是砍火砂种的,五峰每年也有上万亩地砍火砂栽种。
    土家族的畲田,有本民族和地区的特点。每当春耕时节,住在山岭、山腰上的土家农民需要开荒拓土时,往往几户或几户人家成群结队地上山“打锣鼓”挖土。在原来已经把树木杂草都烧光的土地上,由“打锣鼓”的歌师指挥众人,有的打锣鼓,有的唱挖土歌,卖劲地开田。夏季,在薅包谷地或稻田草的时候,要打“薅草锣鼓”,唱“薅草歌”;打锣鼓和唱山  歌,是与土家长期从事山地劳动分不开的。古代土家就在武陵山支脉一带开荒种地,由于林密山高,人烟稀少,野兽成群,危害庄稼,为了驱赶鸟兽,土家人就打锣击鼓,边唱边干活。同时,有节奏的歌声,也起着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由于鼓、锣声传遍山谷,再加上歌声,所以热烈欢快的劳动气氛浓厚。长期如此,就形成了传统的边敲锣、边打鼓、边唱歌、边芍动的生产习俗。锣鼓响一阵后,歌师领唱道:“太阳出来坡背黄,薅草人儿忙又忙”。众人就呼应相合:“打闹锣鼓震天响,薅草薅过几道梁(山脊)。打锣越打声越响,山歌越唱心越亮,你追我赶不落后,追到太阳下山岗。”他们在山区干农活要打锣鼓、唱歌,已成为传统的习惯。他们在生产上带有原始的互助性质,一个村子几家、十几家一组,家家都来赶锣鼓。各乡有自己的乐调,所以有“薅草锣鼓不出乡,乡乡各有各自调”的民谚。
    土家族先民在历史上就是善于狩猎的能手,自制的木弩药箭,射杀群虎,十分著名。狩猎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副业,狩猎所得兽脚,是土家祭祖的最好供品,虎皮、麝香是过去向皇帝进贡不可少的贡品。现在他们仍擅长狩猎、驱兽和护林,确保庄稼丰收。平时,土家有的独户或三五户邀约进山狩猎,叫作“赶仗”,捕获的多是山鸡、锦鸡、野兔、野猪、香獐、麂子等飞禽走兽。土家人每当包谷成熟或看守山上猪圈、牛栏的时候,便在山上搭一个茅草棚藏身,以便驱赶野兽。
    打野猪、捉猴子、捕雀鸟,他们都有一套巧妙的方法,特别是每年的农闲时节、大雪封山的时候,农户往往结伴人山进行“围猎”。进山以前,先要举行祭猎神和祭枪的仪式,然后镇)的容阳土王官内,有一条青龙被贬、在被雷劈死后,葬身于龙泉井;井旁是贝锦卡(即土家)人开辟的威风台茶山。山下住着一家茶农叫向长生,他有个美貌的女儿叫茶姑,他们不仅会种茶,还有制茶的好手艺;父女以茶为业,相依为命。每到清明前后,新茶开园时节,他们采来新茶,用锅炒、手搓、脚踩,制成了上等绿茶。田土王用烧开的龙井水,冲泡土民进贡的绿茶,茶的香味飘得好远好远。有一年,这种茶香气,冲到了武当山上正在品神茶的太乙真人的鼻子里,他便派白鹤童子下凡,寻觅茶香来自何方,还要他把这种制茶本领学到手。白鹤童子东奔西游,好不容易才得知产地就在威风台下的向长生家。他在龙井旁边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年轻茶农,直赴向家,硬要拜向长生为师学艺,向长生看白鹤童子诚恳肯学,也就收他为徒。谁知这事被田土王发现了,就派心腹舍人覃疤子来到向家问罪(因为当时有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律);覃疤子见白鹤童子的神力过人,硬来是敌不过他的,于是说:“你进贡的茶,若是泡在茶碗里能现得出白鹤来,就可让你在这里制茶为生。”白鹤满口答应,才把覃疤子打发走了。白鹤便将向师傅学到的全部手艺都使了出来,制成了香喷喷的绿茶,第二天,他们三人就拿这种茶去土王宫,用龙井开水冲泡敬茶,田土王揭开茶碗,一股清清的茶香扑鼻而来,在浓浓的热气里,有一对白鹤飘然而立,把土王都看痴了,他呷了一口茶,大叫“比桂花茶香十分,比蜂糖茶甜十倍,真是好茶、好茶。”土王正想要品尝第二碗之际,发现向长生等人已走出宫门。白鹤童子在学艺期间,与茶姑发生了爱慕之情,但是,被覃疤子发现后,就向向长生索要18挑茶叶的债,如果还不清债,就要用茶姑抵债,企图拆散白鹤与茶姑的关系,但是目的没有达到。覃疤子又设计,趁端阳节他俩在龙井旁举行婚礼时,害死白鹤,以实现土王霸占茶姑的阴谋。因此,他俩在结婚时,被推下了白鹤井。茶姑每年在端阳节就飞回来,歇在八峰山上,于是,桑柘坪就成了鹤峰城;鹤峰也不愧是“茶叶之乡”。这个传说说明,土家族有种茶、制茶的先进技艺,为丰富各族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石柱、利川都是全国种植黄连的主要县份,利川县鱼龙乡木场沟流传着土家拜黄连的传说:在七百多年以前,离木场沟几十里远的山沟里,有一户姓陶的土家人,一天,他家来了一个采药人,恳求在那里住上几天,就地采些药材。采药人离开的时候,送给陶家一把比油菜籽还要小的药种,告诉主人它的名字叫黄连,长起来后远看是蔸草,近看像根蒿,只要人识别,一定会翻俏。陶家靠这把黄连种子,年复一年地栽培下去(一般三至五年才能收获),收了很多黄连,后来变成了“富食郎’(富裕户),这个地方也被人称作“黄连沟”。后来,陶家的几个姑娘出嫁他乡,带走了种子,其他地方也学会了种黄连。木场沟的土家人从那时起,世代相传种黄连,这也是他们致富的传统门路。
    土家人大多数生活在山区乡村,居住在城镇的人少.经商的也少。过去,土家地区民间进行交换的场墟很少,1949年后,茶店子、野三关等较大的区乡,已有几家国营商店或供销社。但有的人还有卖东西不光彩的观念;还有一些住在山坳里的土家人连集市都没去过,更说不上事商了。
山地生活
    现在,从表面上看,土家人的服饰似乎与当地汉人的差不多,只有少数古代服饰残存的痕迹还隐约可见。但高山地区土家老人的穿着和保存的衣饰,不仅与汉人的大不一样,与苗族、侗族的服饰也迥然有别。
    土家人曾有过男女都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椎发,装束一样的阶段。大约在清代“改土归流”以后,男女的装束才有了差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除女子由穿裙改为穿裤子外,其服饰在200年间的变化不大。1949年前,贫富人家在穿着上的差异较大,1949年后,无大区别。
    土家妇女的头上,缠着7尺或14尺长的成圈形的墨青丝帕或布帕,上装为矮领、左衽大襟、大袖的麻质和棉质短衫,由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缝纫而成。老年妇女喜欢青、蓝色的布衣,有的老年人也穿无领衣。中年妇女的盛装,多喜选用粉红色和蓝色的花衣(平时穿素色上衣,只在两衣角绣些花卉图案),女装的衣领高五分左右,上面有三条花带,叫“三股筋”,托肩在外,托肩外缘和外缘下的衣襟边缀上一条宽青边,边下再贴三小条等宽的五色梅花条,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平时,妇女穿的上衣,有无领和矮领,长襟(长及膝下)和短襟两种,在一片素色的衫底上,托肩及衣襟边都压有另一颜色的布条。衣襟的左右角或一角,有的绣着小花朵,袖口也压上一条另色的布条。已婚育婴妇女的袖口较大,把衣袖卷上,方便幼儿吸乳。妇女劳动的时候,还罩上“围腰”。妇女的“八幅罗裙”,裙褶多又直,有的也绣有花纹,庄重大方;有的妇女穿大脚筒裤,离裤脚数寸处,往往滚上两三条五色梅花条或素色布条。
    土家女子在幼时赤足,长大了都穿自做的布鞋。过去,土家姑娘一般在八九岁就开始学做鞋,十一二岁即学绣花;谁的鞋上绣的花好看,谁就会受到邻里乡人的夸奖。
    妇女的首饰较多,且颇有特点。除了发髻上的银钗外,在着盛装时,还戴各种式样的金银发花和“灯笼”、“瓜子”、“单环’、“两环”等银耳环;胸前右衽扣上“银环”,在环上挂着八串银链,在链上系着银牌、银铃、银牙、银挖耳;手腕上戴手圈;手指上戴戒指。
    男子的装饰较简单,把头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成“人”字形;过去还在左耳上戴耳环,现已不多见。青年男子喜穿对襟短衫,钉上七对、九对、十一对不等量的扣子。老年男人常穿无领满襟短衣,过去还在短衫开襟的周围压素色布条,着“琵琶襟”服;在短衣外面套黑布单褂,俗称“鸦鹊褂”。男子多穿白布围腰和青、蓝布的大筒裤,在膝至踝上缠“布裹脚”(或称“裹腿”),耕作时多赤脚或穿草鞋,农闲或外出做客时,才穿青黑布鞋。
    过去,土家人多以渔猎、伐山和畲田谋生,以包谷为主粮,稻米为辅,近年来,以稻米为主粮的地区增多,但不少人仍以包谷、土豆、荞麦为主粮。主妇将包谷磨成粉,在火炕三角架上用锅甑蒸,或煮成包谷粉饭。永顺、龙山、来凤、鹤峰等地,多把米和包谷掺在一起吃;即用锅添水把少量的米煮开,再拌上包谷粉煮熟,焖好的饭又香又耐饿,叫作“金包银”饭。
    土家人平时吃饭,总爱把所有的菜都倒在锅里煮好,撒上辣椒、花椒、葱花、姜末等佐料,然后家人各盛上一碗,围着火炕吃饭。
    土家在节日或来了客人,喜用豆类做菜。他们往往在过年前,就将黄豆磨成浆;佐餐时,将豆汁烧开,掺进鲜青菜,煮熟就饭,土家把这种菜叫“合渣”(有的地方叫“懒豆腐”)。渝东南一带的土家喜欢把黄豆汁烧开,点成“豆花”,调上野胡椒和盐佐餐,称“豆花饭”,别有风味。
    土家户户都有酸菜坛和干辣椒,餐餐离不开酸菜和辣子。过去,贫困人家没有钱买盐,往往以辣椒调味。因他们引用的山泉水的寒气很重,常吃辣椒来温胃脾,以保健康,所以,土家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土家人常以竹筒作槽,把泉水引入屋内饮用。在山野的路旁,他们往往依山傍泉搭上简易的“半厦”或“凉棚”,可供人稍事休息,又可饮水解渴、乘凉。也有不少土家在火炕边专设瓦罐煮茶,其茶味很浓,叫作“罐子茶”;有的土家善于将老茶叶粗加工而成“老荫茶”,用水煮开,色金黄,味醇香,少量饮用,可以振奋精神,喝多了会使人昏昏欲睡,所以土家有“饮茶亦醉”的民谚。
    平时,咸丰、来凤、鹤峰等地土家也喜欢做“油茶汤”。武陵山支脉的土家垦植的油茶籽树很多,在收获季节,不仅将在树上的油茶籽摘下,散落在地上的油茶籽也要捡回,榨成茶籽油食用。要喝油茶汤时,先将在炕灶上的铁锅烧红,用茶籽油炒茶叶,然后添水煮开,再加些芝麻、姜、葱、盐等佐料,便成为佐餐的油茶汤。有客人或过节时,土家还用油炸花生米、核桃仁、黄豆、米泡、包谷泡等,打上三四个鸡蛋,放人煮开的油茶汤内,称为“鸡蛋茶”,味道鲜美,颇有山村风味。湘西土家人喜欢吃炒米、糖果、团糤。“炒米”是先将糯米用甑蒸熟,取出晒干后,再用砂炒成米泡,称为“炒米”。食时,将炒米放在碗内,用开水冲泡,加入食糖,便可饮用。“糖果”是将炒米用熬化的饴糖团好,置于木框内铺平,其上撒些花生米、核桃仁和芝麻,切成块片,便成“糖果”。解放前,土家人还把它作祭祀的“供果”。“团糤”是先将糯米蒸熟后,置于一圆形的模具内,摊开晒干,便成为熟糯米团饼,用油炸了叫“团糤”,香脆可口;把它贮藏在坛内,以备自家吃和待客,或作馈赠品。
    过年过节,土家人都爱“打粑粑”吃,已形成一种传统的习惯。如鹤峰走马坪唐姓土家,必须打粑粑拜年。每年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打耙粑,在做好的糯米粑粑上,用上好木头雕成的模子,印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印印儿粑粑”。过了初二,女婿就要挑着粑粑去岳父母家拜年,大女婿要带“双龙闹海”印儿粑。拜年要送大粑粑,自家的小孩吃小粑粑。过年打的粑粑越多,越显示其家里富。湘西有的土家还兴五个粑粑合起“一搭”的规矩。
    土家还有“咂酒”的习惯。酒用糯米、包谷或高粱加酒曲酿成,用坛藏好;一般至少储存七八个月或一年、数年不等。饮酒时,将坛取出,冲上凉水,插入一支竹管,轮流吸喝,边吸边冲水,味甜又香。现在,石柱、咸丰等地仍盛行咂酒,其他地方的多数人,已用土碗盛包谷或大米酿成的浓度较高的烧酒。因为烧酒倒在碗里,冲起的泡沫经久不散,土家就把这种酒取名为“堆花酒”。土家人喜欢饮酒,没有下酒菜,也可喝上几碗。
    土家对亲朋好友到家,总是殷勤款待,进门一杯茶是少不了的。土家待客茶的种类较多,如果是贵客或长辈来了,要奉上鸡蛋茶,稀客、远客来了吃油茶,俗客常客来了吃清茶;正月待客吃米儿茶,九十月间吃菊花茶,喜庆酒宴吃糖茶。土家来了贵客或办喜事,往往都要办宴席庆贺。鹤峰、五峰、长阳一带一般分“酥扣席”和“砍剁席”两种。“酥扣席”有酥肉、扣肉、蒸肉等主要菜肴。“砍剁席”有盖面肉、炖肉等主要菜肴。“盖面肉”又叫“过桥肉”、“大块肉”或“大坨肉”,是肥膘肉切成厚实的肉片,摆成桥形,盖住莲花碗口,碗内是喷香的佐料、可口的精肉、排骨等。盖面肉有二两、四两甚至半斤的不等,一面显示主人大方好客,另方面也显示主人的富有;主人殷勤地给客人敬肉,客人不推辞,主人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土家的宴席上,除了鸡、肉、蛋外,还以野禽、野兽的肉为“山珍”佳肴。贵客到后,主人常常上山行猎待客。他们在夏天,喝斑鸠、锦鸡汤解暑,秋天吃野猪、獐子、麂子的肉补身体,冬天吃野兔、野羊肉御寒。娃娃鱼和螃螃(棘胸蛙)都是溪洞生长可食用的“野鲜”,主人也常用来宴客。
    他们储存食物最有特色的是腌熏腊肉。武陵山区的土家人,家家每年都养“年猪”,养猪饲料的种类多,来路广。他们在腊月开始宰年猪,烘烤“腊肉”,先将鲜肉腌在缸内,经过用柏枝等阴火炕的烟熏后取出,高悬在居檐下有烟熏又通风的地方。做出的腊肉,肉皮橙黄,肉味美,有的保存数年不变质。土家总喜欢蒸煮“腊肉”招待客人。
    土家族住房的屋基都选择在高险的地方,这和土司时期的土人首领要依山、凭险抵抗来犯者有关。房屋的位置,多利用山形,“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既可以避风御寒,又能朝阳取暖。
    土家寨子往往是同族同姓,或同族的几个姓氏居住在一起。因此,土家地区的地名,不少是与当地的山形或姓氏有关。土家族聚居区何处是土家村寨,至少老年人都是一清二楚的。
    过去只准土官、土司用木头盖房,屋顶盖瓦,柱梁上镂刻各种花纹图案,连房屋盖多高,都有严格规定。土民盖的楼房只能有两层,每层高不准超过一丈零八,以和土王宫殿的高度严格区别开。一般农户只准用竹子、木枝、包谷杆等编织房墙,房顶上盖茅草,俗称“千根柱头落地”;草房又低又矮,屋内烧火,四边透风,在房外就可看见房内人的活动。土官盖房屋,全靠征派土民劳力;农户盖房历来都是换工互助。他们总要选在古历的初八、十八、二十八有八字的日期修房造屋,所以土家有“要想发不离八”的民谚。
    现在,土家地区的住房,一般多为“三柱四骑三间”或“五柱四骑三间”,木板作壁的木房,也有筑土墙的;六排五间、十排九间的大房子也有,但为数不多。湘鄂西土家是一栋三间的土屋,中间堂屋是祭祖和迎客的地方,左厢房是居室,右厢房有烧火煮食的“火铺堂”,内有一个火炕,又叫“火炕屋”。火炕周围用砖、石砌一炕框,在中央放一铁三角架为灶,煮饪食物;火炕上悬一木头烘架,以烘烤食物。有的在烘架上挂有可上可下的“冲担钩”(类似滑轮),既可挂物,又可挂壶烧水。有的人家在火炕周围铺上地板,供人坐卧;有的是在屋内用木板隔开,后面的小间供人下榻和收藏什物。他们的居处按辈分有别,男女分开,屋后有半拖檐或全拖檐,是用蒿杆围成的,可堆放什物或作厕所。
    土家人多数住的是干栏屋;有的是半边厢房的立柱悬成吊脚楼子,上面住人,下面是关猪牛的畜栏;也有在正屋的一侧或两侧相连处另修一个或两个吊脚楼子,上面是妇女织麻纺
线,做鞋刺花的地方,下面豢养牲畜,贮藏柴草。多数吊脚楼子的底层空着,不编篱围,有的砌石围圈,以防兽害。吊脚楼子上还有阳台,用木头栏杆围成。富户在杆栏和窗栏上镂刻花卉,造型古雅,别具风格。吊脚楼子避风寒,通气干燥,冬温夏凉,居住舒适。
    土家房前的墙上和吊脚楼子上,挂满了包谷坨或一串串的烟叶子。屋前都有一块较为宽广的晒场,在晒场外,往往垒石为墙。屋后的竹子茂密,是天然的围篱。这就是土家山村的幽美情景。
    1949年以前,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崇山峻岭的各族人民,要互相往来,很不方便。因为人们赶集时,上山要走十几里,下山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到了集镇稍逗留,就得往回走,所以有很多老年人,一生没有赶过一次集市,走亲戚的也很少。“对山喊得应,一走大半天”,他们多在逢年过节,才出去探亲访友。
    湘鄂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运输什物多用畜力,也靠人肩挑、背负。牲畜多是南方产的矮小川马、黄牛和骡,每头牲畜载重仅几百斤,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而行。
    人工搬运,多用竹编背篓、木制单轮车、长柄竹箕和木架制成的“马夹子”等。特别是使用背篓最为普遍,“人不离篓,篓不离背”,正是土家背负的真实写照。土家山寨的男女,上山割草打柴、收获谷物,全靠背篓运回家。1949年以前,他们挑谷子、背包谷的计算单位叫“运”;一“运”是120至140斤。土家妇女出门,总是把小孩放在背篓里,放些食物在内,再插上纸伞,背着走路。
    武陵、大娄山脉间的大小河溪众多,土家便用船只作运载工具。湘鄂渝黔交界山地盛产竹木,他们用竹筏、木筏顺水放排,将竹木大批运往外地。土家山寨有不少放排、筏的能手。酉水、清江、乌江的放排号子,则是自成一格。生产生活变化
    土家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与以前相比,不仅变化大,而且速度快。
    1949年以前,“一脚踏三省”或“一脚踏四省”的土家地区,真称得上是“穷乡僻壤”。那时,军阀官僚横行,地方豪强胡作非为,土匪到处绑架,他们三位一体,、沆瀣一气,坑害土家人民,连过往商客,都不愿到这里贸易,社会生产停滞衰颓。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土家族聚居区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较快。
    新中国成立前,土家族地区没有工业,加工靠一些手工业和作坊,一个县城里至多有三两家半机械、半手工的织袜、织毛巾之类的厂子。永顺在湘西是个较大的县城,也只有一个用汽车引擎来发电的厂子。绝大部分城镇都没有电力机械;广大土家农村山寨的农民晚上行路靠“打火杆”,在家点松明,能点上“桐油灯”、“菜油灯”的就不错了。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工矿、能源工业在土家地区的城镇兴起。经过五十多年来的建设,电力、电子、农业机械、建筑材料、民族工艺等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而起。其中的水电建设非常突出,长阳、建始县已加入全国一百个水电县之列。所以,四省市交界地区的工业产值,都是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起来。湘西州在1952年只有30多家手工工场和作坊,到1985年,就拥有现代化工矿企业949个,工业总产值达4.76亿元。恩施州在1952年只有44个小工业企业,到1985年,工业企业增加到994个,产值4.55亿元。其他7个自治县几乎各有200个左右的工矿企业。到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湘西州为42亿元,恩施州为34亿元,湖北的两个土家族自治县:长阳8.75亿元,五峰2.40亿元;重庆市属的四个自治县:石柱2.23亿元,秀山2.48亿元,酉阳0.86亿元,彭水1.51亿元;贵州铜仁地区的两个自治县:印江0.44亿元,沿河0.49亿元,各州县的工业均较改革开放前有长足进展。有的土家村寨,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已成为新兴的小城市,而这种类型的城镇并不只一两个;它们像夜空里的群星正在闪烁发光。
    1949年前,在土家族居住的深山老林偏僻的地方,最多有一条石板铺的“老大路”,有的地方连这样的路也没有,运输主要靠人挑、背负和牛、骡、马驮运,能用大木滚独轮车的地方都不多。四省交界地区的川湘公路.通过川东南而进入湘西,在湘西境内的公路长178公里,行驶的汽车仅有一辆。鄂西仅有一条从巴东到石门坎的300多公里长的巴石公路,交通闭塞到“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的地步。1949年后,土家族山区的交通面貌大大改观。从武汉到恩施过去至少要三天三夜,现在乘飞机,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大庸早已筑好机场,它已变成对国内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它有通往中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班。土家聚居区的公路网已经建成,省、州、县之间,已全部通车,有95%的乡镇都通了汽车。邮电网早已建成,并拥有无线电传真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改变了“与世隔绝”的状况。
    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农业,也有较大的变化。过去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现在,有不少的地方已实行精耕细作,科学种田。过去农业结构单一,只种粮食;现在因地制宜,搞多种经营,并正在改变产业结构。过去全靠人力、畜力操作;现已用电力机械,正向着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恩施州的鹤峰、利川等地已在试点推广“电脑农业”。
    1949年后,土家地区的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现在与1949年前相比,每年的递增率,一般都在4%~5%左右,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2001年,农业总产值:湖南湘西州为35.56亿元,恩施州为77.61亿元,长阳9.38亿元,五峰5.54亿元,石柱7.82亿元,秀山9.00亿元,酉阳10.08亿元,彭水10.29亿元,印江7.08亿元,沿河7.27亿元。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大变样,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变了样。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去访问土家族老人的时候,他们诉说旧社会的生活情景:“吃的包谷糊,穿的棕片叶,盖的包谷壳,住的茅草棚。”这确实是当时他们生活的写照。龙山洗车河的草果乡有153户土家族,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有123户缺粮;其中,有70多户没有穿过棉衣。来凤月亮乡有70%的土家农户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建立后,土家族聚居地区有80%以上的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大多数土家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吃的主粮已不再是包谷,而是多吃稻米。过去龙山、永顺等地土家人在秋
冬农闲时,每天只吃两餐,现在已改为三餐。虽然土家人现在仍然喜欢吃辣椒,但在宅旁、园地中都种了蔬菜。靠城镇近的农户,还有多余的菜出卖,有的还到较远的中、小城市去贸易。家家每年的食肉量,不是几斤、十几斤,而是几十斤了,“家家杀年猪”;他们精制的腊肉、火腿,还到市场上去卖。
    “四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几乎绝迹了。土家农户有40%~90%都盖了土木砖瓦结构的平房和楼房。过去,往往整个村寨都是吊脚楼子,现在,多数已是拔地而起的新式农村建筑。
    过去土家的日用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也不多,现在有不少土家农户已开始使用高档和耐用商品。20世纪80年代,家用电器不仅到了土家地区的城镇,也到了农民家。湘西自治州,每百户就有3台电视机;恩施自治州鹤峰县,由于土家人的电视机多,还建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以充分发挥电视的作用。
    到2001年,由于农业的较快发展,多种经营和庭院经济的兴起,土家族农民的收人大大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湘西州1293元,恩施州1467元,长阳1790元,五峰1464元,石柱1236元,秀山1354元,酉阳1358元,彭水1428元,印江1312元,沿河1162元,可见各土家族自治地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78年前已成倍或乃至十倍地增长,不少的土家农户已脱贫致富,生活得以改善,生活向更美好方向继续发展,日新月异地奔向小康。
 
·我要说两句
用 户:
内 容:
验证码:
查看留言
 
旅游线路推荐 张家界西部国旅为您提供:张家界跟团游,长沙进出跟团游,张家界自助游,张家界自驾游,私人订制旅游等接待!
大峡谷1日游 森林公园2日游 天门山+张家界3日游 张家界+凤凰4日游
¥1278元起 ¥1530元起 ¥1700元起 ¥2030元起
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厦门中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张家界当地旅行社 张家界旅游 张家界旅行社排名
张家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武夷山中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张家界旅行社 张家界旅游攻略 张家界旅游景点
热门目的地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黄龙洞5A景区 张家界宝峰湖景区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 千年凤凰古城景区 张家界大峡谷景区

 

周边游目的地
长沙 韶山 衡阳 岳阳 怀化 株洲 湘潭 湘西 常德 娄底 郴州 桑植 永州 慈利 邵阳 益阳 张家界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预定中心 在线支付 联系我们 免责申明 报名须知 旅游投诉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总部办工
  公司全称:湖南西部(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简称:湖南西部张家界国旅)
总部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庸路华天城铂金大厦6F  邮编:427000
版权所有:湖南西部张家界国旅  ICP备案号:湘ICP备11012673号-45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局监督电话:0744-8380188
版权申明:湖南西部张家界国旅:www.cits0744.com 网页中的图文资料版权属原作者或合作媒体。图文资料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在本网站刊出,或发现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17774412333。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图文资料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处理